有些朋友在修行過一段時間後,常會問:怎樣修行可以進步得更快?其實,修行是一步一腳印的功夫,著重於根基的扎實,就像一棵大樹,越往上發展,下面的根就要越紮實。
如果根基不夠紮實,修行到一個階段以後,就停滯不進了,如同在沙灘上蓋大樓一樣,看起來蠻快的,但是卻蓋不高也不持久。
修行的基礎觀念與功夫,就像練武功要學蹲馬步一般,馬步蹲得好,打起來虎虎生威,馬步蹲得不好的人,揮舞出來也只是花拳繡腿。所以我們不能只修個打坐、念佛的樣子,對於一些心靈提升的原理與方法,也要有進一步瞭解跟體悟。
我們都知道心靈跟肉體之間存有互動的關係,思想跟行動也相互影響,可是這些互動的過程,是如何形成的,我們卻未必清楚,也許你會想,思想就是思想啊,現在想上課、明天想去玩、後天想唱歌,就是這麼單純,對不對?
其實我們的起心動念,並非獨立的單一行為,它多半已醞釀多時,或因外在的因素、之前的思維而相互牽動影響。
比方說今天下午你去百貨公司買個東西,不小心買到一個瑕疵品,於是滿心不悅的跟店員吵了一架,吵完架就來上禪修課,你將發現今天的課上的不盡理想,打坐就是靜不下來,為什麼?也許你心裡還氣著想:明天一定要找他理論!這時候你如果仔細觀察,就會發現:今天胸口的氣特別複雜、不順,似乎有股鬱悶之氣難以紓發。
這就產生一個現象,就是生理的活動影響心理,買東西本身是一種生理行為,但是生理影響心理,然後再從心理影響到生理,
甚至於更簡單的,你連思考、連吵架也不用,只要到過那些所謂的不乾淨或陰森的地方,像靈骨塔、公墓或是人家在祭拜的地方去走兩趟,回來再靜坐觀察,你會發現,我們身上似乎有一團團不協調的磁場、氣流在影響著。
一般而言,遇到這種狀況,老同修我都告訴他:「不要理會它,清淨一下就好。」因為老同修的禪定功夫還不錯,只要打坐個二十分鐘左右就可以解決了;至於新同修,就會教他們一些方便法來應對。比方說,用「吉祥瑜珈」功法裡的「神識清明」或「逆來順轉」等兩式,來轉掉這些不好的氣。
這類生活中瑣碎的污染理也理不完,最好的方法就是經常禪定,每日一禪定、每日一靜心,就沒問題了。就像歌星們拉嗓子一般,嗓子開了音域就會寬闊,而且還要常常拉嗓子,一段時間不拉,音域又會變窄。相同的道理,我們也要天天禪坐,才能確保身心的長期清淨。
心靈訊息的影響
除了磁場、氣流外,還有一種訊息存在我們身上,平常它不會發出來,必須等待適當的時間、因緣際會才顯現。比方說,祖先的遺傳訊息,可使得一家族的人都罹患肝臟、腎臟等共同的疾病,這種心靈訊息影響生理的現象,是非常明確且直接。
除了上一代會遺傳訊息之外,自己也會遺傳給自己,就是上輩子殘留下來的一些特質,會帶到這輩子來,此類遺傳訊息並非只侷限於器官上的疾病或形體上的特質,它還涵蓋了精神上的影響,如憂鬱症、躁鬱症等。
許多人都忽略到憂鬱症、躁鬱症會遺傳,事實上連心浮氣躁的習性都可能來自遺傳;所以某些人靜得下來,而有的人就是不容易靜下來。但是這些都可以改變,如果這些不能改,那我們的修行就沒有意義了。
在此我想提醒大家,遺傳的疾病,並非出生一、兩歲就會發作,有可能這一家族的人都在三十歲以後才發作;另一家族可能四十歲以後才發作,這表示不但病種訊息會遺傳,連時間訊息都在傳遞的範圍。
命運也會是遺傳
更奇特的是,遺傳並不是純然的物質現象,有一種遺傳是屬於命運、機緣方面的,像是「車禍遺傳」,有些家族的成員有相當高的比例死於車禍、意外,甚至於還有所謂的「短命遺傳」,整個家族裡的人通常活不過四、五十歲等。
這代表什麼?代表生命存在一種訊息的延續,這種訊息甚至會影響到你的人格、思維和體質。有一些人陰氣比較重,感覺上就是沉沉、陰陰的,思想模式幾乎都是負面、灰暗的;有些人則恰好相反,陽氣比較重,他即使去躺墳墓、睡鬼屋都沒事!
● 顯然的,氣不同、磁場也不同、所呈現的心靈、思想狀態也不同,所以我們要將身體的氣和心靈的訊息,調整為最適合人體的中和之氣,這個中和之氣也就是大自然生命能的原生態。
中和之氣既不偏陰也不偏陽,就好像水的原始狀態,是偏酸還是偏鹼?其實水的原生態應該是沒有酸跟鹼的問題,水的原生態也沒有比較黑或比較黃的問題。相同的道理,人性的原生態沒有陰陽的問題,也沒有所謂的善惡問題。
●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理解,為什麼六祖惠能大師說:本性是不善不惡的。不思善、不思惡的當下,才是我們的本性所流露出來的樣子。
我們所修持的清淨能量,既不是將使它變強也不是使它轉弱,而是讓人體和大自然的交流自動調整到最適合的狀態。
許多勤練氣功的人總誤以為氣越強越好,其實,強烈的氣只是外發之氣,往往是比較粗糙的,未必能補充人體所需,不是真正的可用之氣,能補充細胞能量的氣多半是柔和、微細之氣。
如同雨下得很大,山洪爆發時水夠多了吧!可是那樣的水太濁,不能用、不好用,好的水不在多而在於是否潔淨;人的氣也是如此,好的氣不在於強大,而在於清淨、祥和,這種氣感覺上似有若無,卻具有極佳穿透力和生命力。
無招勝有招
強的氣比較物質化,如果有人說:「你看,我的氣很強、很厲害喔,只要我手一推,兩公尺外的東西必倒無疑,很厲害吧!」就氣力而言是不錯,但功夫也就僅止於氣力,這功夫對於心靈的修為恐怕毫無助益。
有修行的大菩薩所散發的氣,都是含著一種光明、祥和的訊息,你會不知不覺地被感召、薰習而不自覺,這才是最厲害的。
● 最高招的往往是無招勝有招,表面上不太容易察覺它的存在,而修行最困難的就在於我們要學一種不太容易有感覺的東西。
不過還好,現在有很多高科技產品,也都是藉由這種不太容易覺察的訊息在交流,所以即使沒感覺我們也可以體會一、二。像現在人手一機的大哥大手機,到底經過哪一條線傳過來的,我們看不見、也聽不見訊號的傳遞,因為它是無形的,根本看不到它從哪一條管道進來。佛法也是如此,我們與佛性之間,看不到一條明確的管道,但它的確存在。
關於佛法,我們必須建立一個觀念,所謂的佛法是指「成佛之法」,不能成佛的方法都不能叫佛法,那是方便修行。
舉凡說得出來的法都叫做方便法,但是一位有體驗的人所傳的法有可能是究竟法。這原理跟手機一樣,任你再怎麼解釋手機的原理、功能,訊號還是無法傳遞。但是一位會操作手機的人,不說任何話語,卻能使你收到訊息。佛法就是這樣!
● 佛法跟手機原理一樣,兩邊都得打開且頻率相同才能互通訊息。前面所談的築基功夫,就是要把心靈的手機打開,建構好身心和智慧的基礎,使它接近於佛性的狀態。
這種狀態使我們的思維等同於佛性般清淨、光明,傳法的老師才能將無法言傳的實相、真理傳達給你,而突破一般思維修行的障礙。
三乘修行法
概括而言,修行可分成三階段:
最初的階段,我們稱之為「初乘修行法」。其修行方式以行善、積德、造福為主,這是極為重要的基礎修行,即便修行數十年,也不可偏廢一、二。
第二階段是「中乘修行法」,這個階段要修轉性離苦。因為初開始我們從積德、行善等做起,固然對我們的心性、品德有幫助,但是有些慣性積習甚深,光憑積德、行善轉化有限。
中乘修行法是針對我們的習性,甚至於劣根性,經由禪定或正知見的覺悟從深層意識中直接轉化,這是便捷且究竟的成佛之道,人不轉性難以離苦得樂,也絕不可能成佛。很多人修行了幾十年都停留在初乘階段,行善、積德、造福,當然是對的,至於能否轉性就不知道了,也許有人積極地做很多善事,可是脾氣還是一樣壞,對人間的貪欲、執著也依舊很深,這樣又如何能解脫?
第三階段比轉性還厲害,就是「心靈、心境的直接相應」。比方說,你恰巧有機緣,像藥師佛十二大願中所說:「願我來世得菩提時,若有無量無邊有情,於我法中修行梵行,一切皆令得不缺戒,具三聚戒。設有毀犯,聞我名已,還得清淨。」
修行者犯了戒律,只要聞佛名號,就可以回復清淨,這是何等神奇、不可思議的改變啊!有些願力甚而說:「聞我名已,一切皆得轉女成男,具丈夫相,乃至證得無上菩提。」等等。
藥師佛的願力這麼厲害而偉大,能使修行者具丈夫相,乃至證得無上菩提。相對的,我們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?照理說,起碼也要具足行善、轉性的修為吧!但是祂沒有這麼說,祂說要依祂的法修梵行,梵行是使身口意徹底清淨的修行。
另一重要條件是「聞我名已」,聞我名已的意思,不是指用耳朵聽而已,應該是用心靈來聽聞。因為萬法從心起,心是一切的根本,如果法不從心起,那法僅止於表相無法深入,就如同無根之法一般,無根是無法開花結果的。既然要有根,就一定要深入靈性、深入心靈。
修行可以從行善佈施、轉性離苦開始修,但是最直接的是,今天已經有一個非常完美的靈性〈佛性〉在那邊閃閃發光,這時,若有機會讓我們那污染、黑暗的靈性與祂相應,接受祂的佛光普照,我們也會立刻光明起來,智慧大開,甚而得證菩提,這就是心靈相應的「上乘修行法」。
上乘修行法、中乘修行法、初乘修行法都好,最重要的是你必須了解怎麼修,了解之後再扎實的去築好根基。
鬼靈通與正知見
如果自己沒有體悟,又胡亂著去相應,那是很危險的,我們都知道鬼有小五通,一些低層次的鬼靈或幽靈,也能示現異象與你相應,讓你誤以為自己很厲害、很有智慧,其實那是陷入魔境而不自知。
在修行過程中,我們必須建立一些正確的觀念,瞭解哪些是正知見?哪些是邪知見?怎樣是方便,又如何才究竟?
如果有人教導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或如何消除業障的方法,這雖然是正知見,但我認為這還不算是究竟,或許可以稱為方便佛法,如何開悟、見證佛性才是真正的究竟佛法。
有些寺廟的山門會寫著「不二門」,不二門就是不二法門,也就是唯一究竟佛法的意思。到底不二法門是什麼?佛法有八萬四千法,其中八萬三千九百九十九種都只是方便法,唯一的究竟法,就是開啟人類生命中最根本的智慧 ── 般若智慧。
● 人只有因智慧開悟而成佛,沒有因佈施、打坐成佛的,佈施、打坐、持咒、誦經都只是助緣而已,真正要成佛只有智慧開悟一法,別無他途。
所以禪宗講「明心見性」、「見性成佛」,這是很直接了當的,從洞悉心性到見證本性才能根本解脫。
既然明心見性才會成佛,那明心見性的意義是什麼?「明心」就是明瞭心靈世界的真理實相,「見性」則是見證自己生命本有的質性;生命本有的質性又是什麼?
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很清楚: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,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。」有這樣既清淨、又能生萬法、又俱足一切智慧的自性,還有什麼煩惱不能解決?修行的目的不就是要找出這樣的本性智慧?
既然如此,我們何不直接修本性智慧?為什麼還要學禪定、念佛、持戒、佈施?其實這一切修行,也都是為了開悟心靈深處的本性智慧,因為不經過這些基礎過程,就很難體驗般若智慧的存在,看起來好似不太重要的方便基礎,其實是不可或缺的。
傻徒弟的真功夫
以前,有一位善於鑄劍的老師傅收了兩位徒弟,這兩徒弟初來的時候,老師傅就教他們怎麼添材生火,因為火候和淬火的時機是鑄劍很重要的一環,在鑄劍過程中,火要保持在一定的溫度,淬火的時機也要拿捏得很精準。
所以這些徒弟整天所做的,就是生火、搧風、添煤碳而已。日子過了一兩年,他們還在那邊搧風、剷煤,其中一位徒弟就說:「算了,我不想學了!師傅一兩年來什麼都不教,就只會叫我砍材、生火、搧風而已!」說罷便悻悻地離去。
另一個徒弟則傻呼呼的繼續添材生火的日子,時間久了,習慣成自然,他幾乎可以不假思索便知道何時該降溫,何時該搧火昇溫,火候已能拿捏得恰到好處。
三四年後,離開的徒弟到別處去學,終於學成出師,而這位留下來的徒弟也能獨當一面了。然而,兩個人所煉出來的劍卻大不相同,一隻是削鐵如泥的上好利劍,另一隻則劍鞘美觀,劍身卻平凡無奇,只能算是把普通的劍而已。
原來煉劍的技巧,不在於劍鞘的漂亮與否,而是劍身在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溫度、該用多久的火候,才是真功夫啊!
那位留下來的徒弟日復一日地作,到後來不知不覺地把最重要的技術學會了,甚至,閉著眼睛都知道這時候要用什麼火候,因此,他煉出來的劍質地也就特別好;而另一位花同樣的時間,學會了打造漂亮的劍,可是材質卻很普通。同樣鑄一把劍哪一個重要呢?當然是鋼的材質重要。
● 有些成功的重要關鍵,往往乍看起來微不足道,因而常被忽略;修行也是如此,有些基礎功夫看起來也微不足道,直到有一天要離開這個世間,才發現它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。
很多人期待往生時,佛菩薩能現前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,若此時你平常準備功夫不夠,定力不足,或許你會在往西方極樂世界的途中,又折回來處理心中難捨的包袱,如同本教材十七輯「禪師與桃子」的故事般,一念眷戀便整個破功了。
人生無常,誰又能料到哪天突然來個天災地變,或飛機掉下來,我們被迫必須離開人間,糟了!這時候要去哪裡?平常沒基礎、沒準備,也無法掌控慌亂的心靈。
● 所以平常就得修好禪定的功夫,否則臨時抱佛腳會呼天天不應,求地地不靈;大限來臨時,沒有人可以幫你,唯一能幫助你的只有自己。
以前同修問我:「老師,如果哪天我還沒開悟就往生了,該怎麼辦?」
我告訴他:「把平時禪定修的法拿出來練,再等待善機相續。」
人的肉體雖然死掉了,靈魂還是可以禪定,直到觀音菩薩來接引。如果時機不對,也不會為外緣所惑,保持清淨心繼續禪定!
就好比到火車站搭車時,剛好沒有適當班次,我們就耐心的等!可是有些人就沒那個耐心跟定力,等著等著,看火車不來,乾脆先到百貨公司逛一逛,等到火車來了你卻錯失了,所以永遠等不到火車。能夠有這份定力,等待善緣的其實不多,但這才是真功夫。
禪修不同於一般的知識學習,只學會些冠冕堂皇的名詞,或懂幾個片段的修行法門,那是不夠的,修行的基礎要紮實,就要回歸到心靈的安定與智慧的開悟,心靈不安定、智慧不開悟,一切法皆空談,都是假象。
心靈安定佛菩薩的宏願才能與你相應,在那當下你立即改變,剎那間就在天堂了,心靈與心靈之間是瞬間相應的,沒有時間的差距。
這種當下提升的上乘修行法門雖然殊勝微妙,但安定的心靈還是得架構於行善積德、禪定轉性等初、中乘的根基上,因此,我們要打開心靈的手機,準備隨時相應善緣的同時,也要紮實地修好初、中乘的基礎功夫。
只要根基下的夠深,它便能存在於你的心靈世界,成為隨時受用的資糧,在緊要關頭時,發揮臨門一腳的妙用。真功夫看來平實無奇、微不足道,在關鍵時刻卻能舉足輕重,我們怎能輕忽漠視?※
回top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