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疑情一   大疑情二    大疑情三  
 

本篇大疑情內容擷取自心靈瑜珈教材第 3 輯 

●在團體中,環境適應不良該怎麼辦?

A君:老師我還在服役中,但是一直無法適應軍中生活,甚至於想要逃兵,感到很苦惱,請問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?
老師:軍中、學校或家庭,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,甚至於退伍後的工作環境,又是另外一種模式,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,都會經歷好幾種不同的生活狀態,剛開始進入一個新而陌生的環境時,發生一些不適應的狀況,這是難免的,不過我們要盡量設法改善,避免傷害與衝突的發生。
A君:可是我嘗試過許多方法,還是不能適應,現在只想逃避,有時候還想我是不是得了「精神官能症」,才會適應力這麼差!
老師:是否罹患「精神官能症」要由專業醫師來判定,並非環境適應不良,心裡悲觀,就表示有「精神官能症」,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有「精神官能症」了。如果長期的適應不良,心裡壓抑久了,確實有可能造成「精神官能 症」,所以這問題還是越早處理越好,其實逃避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,你逃得了軍中的長官,將來回家去生活,也逃不了與鄰居或同事的相處。
A君:我可以搬到沒有鄰居的地方?
老師:當然是可以,就算你能搬到山上去住,可是你心裡頭,對於環境不適應的原因沒有找出來,在山上也會對那些鳥叫、蟲鳴、或其他環境的生態感到不安,甚至於排斥。這樣逃避下去,生活的空間必然越來越小,你的煩惱也會越來越多,
壓力也相對越來越大,到那個時候,說不定真的會產生精神躁鬱症、或焦慮症等等。逃避不是好方法,凡事都有應對之道,烈日酷寒、颳風下雨,不管環境是好是壞,順我們的心,或是逆我們的意,只要找到好方法,就可以隨遇而安。
A君:老師你能不能提供我一些方法,讓我回去嘗試看看?
老師:聽你的談吐和分析,其實最好的方法,你的心裡應該曾經有過,但是因為先前所累積下來的印象,導致面對狀況時,心裡已經存著排斥、壓抑的情緒,或有恐懼不安的感覺,當心裡有這種反應,縱使有再好的應對方法,也難以發揮很好的效果。
所以首先要學習把昨天忘記,事實上人類的健忘,對某方面而言是件好事,如果每一個人都把所有不愉快都記在心上,那人生必然是黑暗的,反之如果能夠學習把不愉快的事情都能淡忘,我想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。
所以我們要學習把昨天、前天所有不愉快的事淡忘,然後面對新的一天,重新思考應對之法,最好能設身處地去了解對方,是基於立場不同,還是有所誤會,或是個人心態上的差異,經過一番冷靜的分析後,或許你會發現帶給我們痛苦的人,他也承受與我們相同,甚而更大的煩惱,因而能夠體諒對方的苦衷而釋懷。
A君:老師您所提供的方法,我非常認同一定會去做,但是在還沒有準備好時,可有其它過渡的方法?
老師:如一時之間找不到好方法時,適度的迴避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壓力與衝突,或
夥同其他的同僚一起處理亦可。其實當兵再怎麼苦,也不過剩一年多,來日方長,在這段日子你費盡心思學習與人相處和圓融之道,這個經驗非常難得。在踏入社會後必然有很大的幫助。
以前有一位長輩說:「一個人在二十幾歲失敗,該感到慶幸,五六十歲或更年邁時,才遇到挫折,那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。」我們這麼年輕就有機會遇到一點挫折,而從中得到成長的機會,想想,一年多其實不難度過,雖然學習過程難免有些辛苦,但想起這個經驗在未來的生活中,是很寶貴的智慧,也是未來成功的基石,心裡就會寬心許多,也就能安心去接受軍中的生活了!※

 

●是否專心念佛,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?

D君:老師我每日都做早晚課並隨時唸佛,請問專心念佛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?

老師:念佛往生淨土是一個普傳於台灣社會的修行法門,隨處可見數著佛珠虔誠唸佛的佛教徒,即便是其他宗教的信徒或無神論者,也多半知道這是佛教的修行方法,淨土法門弘揚至此可謂家喻戶曉,甘澤普潤,然而佛教界卻盛傳現在是佛教的末法時期,要修行成就並不容易,事實上也的確是唸佛者多,而能如願往生的卻很少。
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並非做些早晚課或隨時持唸佛號就能達成,還要看看我們所修行的方法,在本質上與世尊住世時所要傳授的法義,是否完全如實或有所偏離,只有正確且完整的實踐者才能如願往生。

D君:那怎樣才是如實修行呢?

老師:佛經傳世兩千多年,其間難免因翻譯抄謄而有字詞上的爭議,但所記述的佛理卻是無庸置疑的,佛經記載往生西方淨土的主要經文,有「佛說阿彌陀經」、「無量壽經」、「觀無量壽經等」,這些經典明確敘述欲往生彼土所需的種種條件,發願往生者,必須具足完整的條件後才能如願往生。
「佛說阿彌陀經」裡有記載:「不可以少善根,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。」在經文中也提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還要「執持阿彌陀佛之名號,若一日、二日、三日、五日、六日、七日、一心不亂。」其人命終之時,心不顛倒,才能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,可見持唸佛號不但要持續不斷,而且還要一心不亂;此外多行善、積福德也是必要的,有些人唸佛很專心,但是這方面卻做得不夠;心不顛倒則需要放下世間的牽掛執著,總不能一邊思念世間的富貴榮華,一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吧!因此,依據阿彌陀經的記載,除了持續不斷的唸佛,還必須具足上述三個條件。
「觀無量壽經」也記述:「欲生彼國者,當修三福,一者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。二者受持三歸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。三者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。」除了修三福之外,也提到要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,這兩部經典雖然用詞不同,但是它所講的條件幾乎都是一致的,也就是生活中的行宜
需如經典所述,才能增長善根福德,此外加強一心不亂的禪定功夫,亦屬必須,否則臨終時心性紛亂、諸業現前,所有的唸佛功夫都功虧一簣了。

D君:要如何加強一心不亂的功夫?

老師:「禪淨雙修」是自古以來許多法師大德所提倡的好方法,可彌補唸佛者,心念不易統攝的問題,以增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助緣。
禪定攝心是成就一切修行法的根基,初學可從靜心禪坐開始學起,然後再漸次於生活中,達到行住坐臥都能靜心一念即可,禪坐最好有正確的老師指導,才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,心靈瑜珈學園有免費的靜心禪定輔導,歡迎大家來學習共修,本刊也會擇期刊載基本的靜坐要領,方便遠處的讀者學習。

D君:請問老師心不顛倒的真正涵意是什麼?

老師:心不顛倒的意思,簡單來說,就是不要捨本逐末、倒果為因、以假為真,換言之,只要依著正確的知見去思考和生活,就能做到心不顛倒。除了靜心禪坐能幫助一心不亂之外,正知正見的建立,也能使人心安而減少妄想追逐。
要建立不顛倒的正知見,首先對於這個世間的種種迷戀執著和煩惱無明,必須真實的明白一切苦樂榮辱皆是短暫虛妄,無可留戀。然後依據佛經建立起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正確認知,清清楚楚的了解,何謂阿彌陀佛,何謂西方極樂世界,這樣才能心生歡喜,產生捨離娑婆世界的短暫苦樂,轉而祈求西方淨土的永恆喜悅,如此知見,才能堅定意志一心念佛,時刻與佛相應,再配合一心不亂及善福德因緣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大為可能了。※


解決煩惱事,遠離煩惱心

生活常歡喜,生命更豐盈。

 
 
 
 



回top

心靈瑜珈學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