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幾年常有機會到山上走走看看,有時我會跟在地的果農或居民聊聊,聽聽他們生活在山林間的感受,有一回我問說:
「你們這座山真漂亮,一看到這美景,心情頓時開朗歡愉,能住在這裡真是好福報。」
他們卻回答:
「沒啊!做得要死啦!」
怎麼會差這麼遠?好山好水對他而言竟只意味著工作得半死,而由我們的角度來看,卻覺得這山川風光簡直是人間淨土。
同處一座山,心境不同感覺也就不同,但有一點是相同的,那便是山川大地的能量與靈氣,無論是否察覺,它都影響著你。
山水的清靜使人不自覺地放鬆、愉悅、心胸開闊;即便你感覺不到山的靈秀之氣,只覺得工作很辛苦,它依舊給了你健康爽朗的身心,因為天地的能量無時無刻地在影響你、左右你。
不過這指的是好山好水,並非隨便找座山蓋個房子住下來,就能享受山林靈氣的加持,得到健康、愉悅的身心;有時候,同一座山高度差個幾十公尺或轉個彎、換個方向,整個磁場就完全不一樣了。當我們親身經歷過不同環境的磁場,並明瞭其差異後,才恍然有些修行者為何要以山林為家。
談到這裡有些人不免會想,磁場、靈氣看不見也摸不著,我們要如何去察覺、選擇?其實,大自然界所有的生物,無論動物、植物都具有接收與發送靈氣的能力,如果某個地方能量很好,植物便會朝著該方向生長,有些動物也喜歡在那裡築巢,只要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其差異。
我們常說植物有「向陽性」,是因為太陽有能量,所以植物會向著太陽的方向生長,除了太陽的能量之外,如果其他地方具有能量,它也會朝著那個方向去,大自然的生命邏輯就是這樣。
磁場比較好的地方,就是所謂的﹁好穴場﹂,你會發現一種奇妙的現象,那附近的植物並非通通朝太陽的方向生長,而是往所謂磁場好的方向生長。
假如這個好磁場在中間,那麼左邊的植物會往右長,右邊的則往左生長;照常理講,植物應該是朝同一方向生長,但是穴場附近的植物卻分別往穴場集中,就地緣關係而言,穴場的能量比太陽強,才會產生這種現象。
磁場與善緣
好的穴場提供生命所需的元素,對動、植物而言是一種善緣,動、植物多半會不自覺地去親近它,就像我們常說:修行要結善緣一樣。但是現代人太聰明了,只追求立即可見的名利、慾望,而忽略了生命善緣的重要性,難怪生活壓力越來越大、挫折越來越多,心靈卻越來越空虛。
● 只要生命存在便永遠需要善緣的互動,不管是年輕或年長,善緣都很重要,它可以幫助我們的生命活得更安穩、更快樂。
許多人都相信努力用功必會有好成果,但是努力並不代表就可以做的很好,也不代表一定會成功。就好像一個人想把業務做好,於是很勤勞地天天從早到晚不停地拜訪客戶爭取業績,這看起來很努力、很棒,但是結論恐怕不妙,其一可能是把身體搞差了錢還沒賺到,另一種比較好的結論是,錢賺到但身體也差了。
不管是哪一種結論,你會發現,用時間跟體力硬拗出來的成果,不見得是最好;有時甚至會發現,你整日匆忙、辛苦的工作,卻得不到什麼效果。
如果換一個方式,我們不是為業績而匆忙的拜訪客戶,是抱著幫客戶提供一種好的資訊或服務而努力,這時候我們會很真心地為客戶設想,很細膩地覺察他的需求,終至因需求滿足而成交,即便沒成交,也會因你的真誠關懷而成為好友。
我常與同修玩笑地說:人的心思狗都知道,你的真誠關懷對方怎會沒察覺?多一位好友就像多一位業務助理般,機緣成熟時,能爆發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,而創造出令人側目的成果。
● 你幫別人謀福利,別人也為你帶來利益,共同集結成一種互利的生態環境,你會發現,人生路變得越來越好走。有些人覺得路不好走,是因為我們缺乏足夠的善緣。
沒飯吃的羅漢
釋迦牟尼佛住世時,規定每位弟子都要出去托缽乞食,大部分弟子出門托缽多少還有得吃,唯獨一位禪定功夫非常好的阿羅漢,他出去托缽卻老是空手而回沒飯吃,於是他便問釋迦牟尼佛說:
「釋尊!為什麼我出去托缽,老是托不到食物呢?」
佛陀告訴他:
「你在過去生時,缺乏佈施的精神,只修禪定、修自己獨覺,所以,在這方面你的善緣不足。」
這位阿羅漢已經修到大開悟的智慧了,就因為缺乏善緣,落的幾乎沒飯吃!所以說,在人間還是得有善緣才方便。
除了善緣之外,世間生活還有一點很重要,就是要能轉逆為順。「吉祥瑜珈」功法裡有一式叫做「逆來順轉」,注意!不是逆來順受喔,逆來順受是一種壓抑,順轉則是智慧的活用,但是怎麼轉?
有位同修曾說:我兒子在哭鬧的時候,我趕緊拿出他喜歡的玩具來吸引他,沒一會兒,他就忘了剛剛吵鬧的事情了。
孩子的煩惱轉得快,就這點而言,孩子堪當我們的老師,大人的煩惱轉得可慢多了,一有煩惱壓在心上,再多的好東西給他還是轉不過來,這就是人為什麼不容易開悟的道理。
沒有人會刻意去追求煩惱,可是當一個人陷入煩惱的時候,他就放棄了生命的樂趣,同時也背離了生命成長的需求,煩惱不是生命所必須,生存、健康、快樂才是生命的自然法則。
但是很多人處於煩惱狀態時,會完全忽略了生命的需求,有人因煩惱而不吃飯、不睡覺,也有人煩惱一來就什麼事都停擺,甚至於連生命都不要了。
●煩惱不是生命,但是煩惱卻可以讓人不要生命,這多麼嚴重啊!其實,你只要將煩惱轉回正常的生命狀態就好了,如同把開關切換回來一般。
既然小孩子這麼容易轉,為什麼我們這麼難?有些人來跟我談,問題問了好幾次還是轉不出來,其實答案他已經知道、也明白該怎樣跳出來,卻偏偏不願跳出來,因為他習慣於煩惱的哀憐思維,而不習慣於跳脫出來。
乞丐與皇帝
就像一個人當乞丐當慣了,他不習慣於當皇帝,其實他不見得真的想當乞丐,而
是習慣使然。修行要先認清自己,瞭解煩惱是自己鑽進去的,而非別人所加諸,這樣的認知將有助於煩惱的解脫。
我們剛才有提過,一種是我們被大自然影響,另一種是大自然影響我們,大自然影響我們是一種自然律,被大自然影響則是自己決定的,當我的心裡充滿歡喜,就能將大自然整個包容進來,欣賞它的美;假如我的心充滿煩惱,大自然再好也沒用。
屬於生命的問題,只要你還在呼吸,還在喝水,還在吃飯,大自然生命便能提供你能量和存活所需的元素。
但是,大自然只能幫助你的身體,卻不能去除你的煩惱,因為身體來自於大自然,而煩惱卻不是大自然所給予的,因此,它不負責幫你清倒垃圾,自己創造出來的煩惱要自己解決,沒有人可以幫你。我們常說錢財是身外之物,煩惱更是身外之物。
禪宗弟子常要參悟:念佛者誰?
這意味著要開悟就得先看清楚自己是誰,在我們出版的音樂禪光碟、錄音帶裡,有一首「悟悟悟」,其中的禪偈就有提到:「昔時一個我,今時一個我,苦時一個我,樂時一個我,哪一個才是我!」
的確,快樂、煩惱都是我,聽完這首音樂禪後,常有聽者告訴我:老師,我決心要選擇快樂的我。
多簡單啊!只要想通了作個選擇,煩惱便轉過來,消逝了!
● 生活中要轉逆為順、轉煩惱為喜悅其實不難,只要告訴自己:昨天的我已死,今天的我是嶄新的開始,便覺得生活充滿可塑性和無限希望。
昨天的我本來就不存在,這是事實,不管昨天多開心、多沮喪,都不可能再讓它重現,即使回想也只能相似而無法完全相同。當你習慣於將昨天變成今天,你就會有煩惱,因為你已將昨天的垃圾重新找尋回來。
殘留的魚腥味
所以,今天的我應該是快樂、嶄新的我,雖然快樂、嶄新,但過去的業還是留下痕跡,如同賣魚的攤子打烊了,還殘留些許的魚腥味一般,但是你可以用清淨、歡喜的心情,去承擔並圓滿過去殘留的業障,最少你還有能力去承擔、轉化,如果你深陷煩惱中,根本就沒有能力、也沒有機會轉化它。
以一顆被煩惱污染的心,想要去解決困難與障礙,就如同拿一塊髒的抹布去擦牆壁,那可是越擦越髒啊!
牆壁髒了沒關係,至少你要拿一塊乾淨的布去擦。「快樂的今天」,就是那塊乾淨的抹布,我們要用一個沒有煩惱,快樂、寧靜的心去擦拭、解決過去所留下的問題,才能達到效果。
在此,有幾個解決煩惱的方法,提供大家作為實踐的參考:
第一,要認清煩惱的真相
煩惱是修行的障礙,想要明心見性、開悟解脫,一定要觀察出煩惱的真相,否則多年的精進修行,將毀於一念的煩惱。
其實,煩惱原本不屬於我們,它是外在環境因緣的變異,引發我們的思慮、牽掛而形成,它既不屬於肉體也不屬於心靈,是一種虛妄的假象,如同夢境般的幻化,夢醒時,一切夢境幻化便消逝無蹤。
● 當我們智慧清明時,煩惱變成只是一件事情,而非糾纏難解的煩惱,我們只須知福、惜福、隋緣了業,便能歡喜迎向每一個日子的來臨。
這一念之覺醒可以令人免於沈淪,離苦得樂,只是這種思維認知的轉化,往往需要善知識的引導與好友的共勉,再配合禪定共修的助緣比較容易成功。
第二,要學習放下
認清煩惱的真相是解脫的開始,在確信煩惱不是我們身體或精神的一部份時,我們便要學習把這個不屬於我們的累贅去除掉,像小孩子一樣,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就可以將它放下忘懷。
● 放下牽掛的功夫一定要學好,否則這心中的石頭不僅會壓壞身子,在臨終前也可能為了些許牽掛、煩惱的糾絆,讓我們無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蒙主寵召!
至少我們必須在臨終之前,修養成一種安定的心性,在遇到任何困難、障礙、煩惱時,都能兵來將擋、水來土掩,用積極的態度圓滿每一件事情,不再累積煩惱。事情圓滿心也空了,這樣才能保持寬心、歡喜的心境,去品享人生的美好。
第三,把握時機解決問題
有些煩惱比較簡單,只要觀察分析清楚就能放下,有些則必須去完成,心中的牽掛才能化解。
比如說,你心裡記掛著想去探望某位親友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挪個時間去看他,探望回來心願就安了。或者過去曾虧欠過某人,心裡一直想找機會彌補,那就趁你還活著、他也還活著時趕快去彌補,該道歉的就道歉,該報恩的就報恩。
● 能解決的事情就不要再拖,錯失了時機,簡單的事情也可能變得複雜與困難;把握時機完了心願、解決問題,心裡才不會有虧欠或遺憾的感覺。
人之所以無法擁有喜悅、平和的心,是因為內心積壓了太多煩惱、牽掛、怨懟、不平的垃圾,把這些莫須有的東西拿掉,就無事一身輕,心裡沒有負擔,自然會昇起歡喜的心境。
以上三種解脫煩惱的方法,可依照個人的情況,擇一或二試著做看看,一回生二回熟,習慣成自然,煩惱也就隨著日遽減少。
我們在去除煩惱的同時,也要記得隨時締結善緣,這樣不只是無憂一身輕而已,還能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溫馨幸福的感覺。
無情的公平
我們常講:「真理無情」,雖然老天無情,卻公平得不得了,人間有情,但是卻不見得很公平。既然真理很公平,我們一點一滴的善緣耕耘,將來必絲毫無漏地呈現出來,也許那善果豐富到令人不知該怎麼享用才好呢!閒著也是閒著,何不多結一些善緣?
假如你是個老闆,就把公司經營好,照顧好你的員工,這些員工以後會感激你;如果你是一位職員,就把自己份內工作做好,多為公司設想,那麼你跟公司互動的善緣會讓你們互蒙其利。
如果你是一位家庭主婦,把家庭照顧好,歡喜地服務每一位家人,這善緣將化解婚姻中的某些障礙,溫馨幸福的人生便隨之而來。
● 如果你不曾為別人服務、付出,即便老天讓你匱乏、困頓也是公平的,這是大自然的平衡律,也是生命互動的真理之一,從生命互動的真理中,我們可以找尋到修正自己、順應自然的簡單法則。
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吝嗇,那就學習慷慨吧!人吝嗇成性也是一種執著;假如你因太慷慨而造成許多是非煩惱,就稍微收斂節制一下、節儉些。
太過於拘謹,不習慣與人講話、交流的,無妨稍微開放一點,太多嘴、八卦的則盡量減少一些馬路新聞的傳播,以免無心造了口業而不自知。
人不只是活著就好,還要活得快樂、活得有意思,善緣造的越多,往後的日子自然會過得輕鬆愉快。
有些人常會感嘆說:為什麼出狀況的總是我,佔到便宜的總是別人?這是前因後果的問題,在「達摩四行觀」的報冤行說:
「修道行人若受苦時,當自念言:我往昔無數劫中,棄本從末,流浪諸有,多起冤憎,違害無限,今雖無犯,是皆宿殃,惡業果熟,非天非人所能見與,甘心甘受都無冤訴。經云:「逢苦不憂」。何以故?識達故。此心生時與理相應,體冤進道,故說言「報冤行」。」
我們從這段敘述可以明瞭,要逢苦不憂就必須識達,不能只看眼前,人的視野大了,煩惱便小,如果只一味地沈浸在煩惱裡,哪來清淨心,禪修又有什麼意義?
我們真的需要看清楚煩惱,不為煩惱拘絆,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價值定位,把我們本自俱足的觀察智慧用出來,洞悉煩惱、結善緣,存好心、走好路,煩惱不用排除便能漸行消失。※
回top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