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疑情一   大疑情二   大疑情三  
 

本篇大疑情內容轉載自心靈瑜珈教材第43 輯 

請問老師:「我的生活很單純,平常還能維持歡喜、平和的心境,對於慾望、財色名食睡等也都能淡然處之、不為所惑,唯獨一想起兒子的健康與未來,便升起強烈的憂心與牽掛,請問老師如何才能確實放下?」


老師:放下只有兩個字,說起來容易寫起來也輕鬆,但做起來可不簡單,像六祖惠能大師那樣,聽到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便豁然大悟的人自古以來極為稀有,那得具足多少累世的善緣慧根才能辦到。
一般人十個牽掛能放下七、八個已經很不錯了,剩下的那幾個便是人生的考試卷,這一生能不能過關、解脫,就看我們如何應對自己的試卷了!
孩子要走的路並非父母所能全權掌控,即便親如骨肉,也無法替他讀書、吃飯,替他工作、睡覺或談戀愛,父母的著力點其實不多,能扮演協助者的角色已經不錯了,越俎代庖的牽掛、過度的擔心都無濟於事。
古人說:「兒孫自有兒孫福。」也不無道理,該叮嚀的、該提醒的都做了,就放手讓他去,孩子是老天爺委託父母代管的,他們的福禍際遇不是任何人所能掌控,父母只要盡心盡力,其他的就交給老天爺吧!
人生還有許多更有意義、更急迫的事情等著我們去處理,何必把心揪在一件你無法掌控的事情上?也許親情的慣性一時之間還放不下,那就試著「將擔心化為關心,把牽掛轉成牽引。」來得更積極些,不過別忘了關心與牽引只是一件事情,做完就沒了,不要老是惦記在心頭。


解決煩惱事,遠離煩惱心

生活常歡喜,生命更豐盈。

回top

 
 
 
 

心靈瑜珈學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