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疑情一    大疑情二    大疑情三
 
 

本篇大疑情內容擷取自心靈瑜珈教材第 7 輯 

● 許多夫妻在結婚很多年以後,有一天卻突然發現,伴侶的某些行為或習慣,令其無法忍受了!難道時間真的只會令感情變淡?生活中的不愉快沒有更積極的應變之道了嗎?

K君:我們夫婦已經結婚很多年了,小孩子也都上了高中、大學,不知道為什麼,最近幾年我們之間的相處,似乎越來越沒有默契,常常為一些小事情起爭執,而這兩年來,我先生更變本加厲的,藉口事業忙碌而不回家,甚至於住在哪裡也不讓我知道,請問老師我該怎麼辦?
老師:妳先不必擔心,只要我們有一顆真誠的心和委婉的態度,我相信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獲得解決。有許多夫妻之間的爭執,多半是為一些芝麻小事,就因為是芝麻小事,所以大部分的人都疏忽它,以為夫妻之間吵吵鬧鬧,床頭吵、床尾和,沒什麼關係嘛!
事實上,這就如同地震般,它累積了一些不良訊息,到了某種程度時, 就將引爆,一旦爆發開來,其威力、殺傷力是非常驚人的,所以不能夠等閒視之。

一個人開始發現有微細衝突的時候,就要儘快溝通,化解不必要的隔閡。盡量避免所謂的生悶氣,或者勉強忍耐。勉強的忍耐和生悶氣,往往隨著時間的累積,到最後會爆發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後果。

當然,畢竟夫妻是因為感情才結合在一起的,所以即使已經爆發了,我們還可以藉由已經存在的感情,來逐步加以化解。
K君:我也認為我們之間的爭執,都是一些小問題,所以十幾年來我都沒放在心上,沒想到會演變成今天這樣的地步。
老師:每一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樣,有時候我們認為是小問題,可是在某些人來看,卻是非常嚴重而且急迫的問題。這就牽涉到價值觀念的不同,甚至於,如果這些小事情,牽涉到個人的尊嚴,那恐怕會變成非常嚴重的問題。人可以為尊嚴而活,也可以為尊嚴而死,更可以為尊嚴而戰;雖然這是人類的執著,但卻是多數人所共有的特質。
從許多案例中我們發現,一句話可以毀掉一個家庭,一個行為可以毀掉一個國家,我們不妨回想一下,在這一段期間,他最常提出來的抱怨是什麼?或許我們可以從這些話當中,找到一些蛛絲馬跡,而得到解決的方案。
K君:他賭氣的時候,常提到一句話,就是:妳自己會賺錢,就看不起我,現在我要開創自己的事業,成功了我不會給妳,失敗我也不會找你。聽到這種話,真的非常傷心,我努力的工作何嘗不是為了家庭?為什麼他總是不能瞭解?
老師:這不是妳的錯,也不是他的錯,只是我們還沒有適應這個社會型態的變遷,在傳統的觀念裡頭,認為男主外,女主內,男尊女卑,應該男人才是一家之主,一下子太太有了收入,掌握了經濟地位,先生的地位似乎就此下滑了。在心理上難免會不適應,如果我們又在言詞上,或行為上不小心傷害到他,這就變成我們剛才講的尊嚴問題。當一個男人在尊嚴受傷害的時候,他會像一頭受傷的野獸一般,表面上非常的凶猛,其實內心並不好過。
我想現在並不是互相抱怨,或論誰對誰錯的時候,而是重新整理我們的情緒和思維的方向,重新拾起夫妻恩愛的情誼,尋求合適的解決方法。情緒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跟語言模式,本來想好好的跟他溝通,但是情緒的影響又會變成惡言相向,所以我們要先把情緒調整好,再進行溝通。

在溝通之前,最好先打坐靜心以調節情緒,然後再做一下感恩禪,感謝這麼多年來他與我們共同生活,一起走過患難,分擔艱苦,也帶給這個家庭安定和成長,慢慢的妳會發現他的存在,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比較充實和安樂。

當我們心裡平靜並感恩這個人的時候,很多情緒化、不當的用詞便會逐漸化解掉。我們才能夠用最溫和的態度,來進行溝通,表達善意,或者表達歉意;這並不委屈,俗話說:柔能剋剛,最溫和的態度往往比最剛強的態度來得有效。
柔美的事物大家都喜歡,我們不妨把自己建構成溫和柔美的女人,讓每一個人都喜歡我們,包含我們自己的先生和家人,這樣無論婚姻的未來發展如何,我們都是最受喜歡、最被疼惜的人。
生活中能夠多幾分讚美、多幾分感恩,多幾分服務,就可以讓我們的相處變得更好,也許它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效果,但那只是時間的問題,從我們多年的輔導經驗中,我們確信經由上述的方法,妳的問題必然可以獲得解決。
在此,祝福你能夠重新拾回一個甜蜜、可愛的家庭。※

 


●他是一位精進修行多年的佛教徒,在每天唸佛打坐的功課中,都能感受到心靈的寧靜和喜悅。片刻的寧靜和喜悅中,可以感受生命的美好與和諧,如果生活中也能有這心境,那該有多好。但是一到上班的場所,或遇到比較不順心的事情,不好的情緒便又起來了,真是無奈!


C君:「請問老師,為何在打坐中,我能維持那種良好的心境,而在生活中卻走了樣呢?」
老師:「其實這是很多人的問題,也表示我們修行的廣度、深度還不夠,雖然唸佛打坐、持咒觀想,甚至於基督教的祈禱,都是一種很好的修行工具。但是這些方法,執行一段時間以後,如果我們的心性不能夠起好的變化,生活中依舊顯現浮躁、不安,那就表示我們只修到了這些法門的浮表,雖然是修了,並沒有很徹底的行、徹底的悟;修與行是一體兩面,必須兩頭並進,才能有較好的成果顯現出來。」
C君:「那我們該怎麼做,才能徹底的把修行的心境應用在生活中呢?」
老師:「說實在的,要在行、住、坐、臥中做到如同禪定唸佛般的清淨安詳確實不容易,在上一期的教材中,「達磨四行觀」有一段話或可作為參考。那就是「逢苦不憂,何以故,識達故」,這是說明當一個人面對困難或痛苦時,為什麼不會起煩惱,不會憂心呢?是因為智慧通達的緣故,而這個智慧通達,說說還容易,真要做起來可不簡單。
「通常在修行一段時間後,會感覺自己的智慧已經提升許多,因此,在遇到煩惱時,老覺得以自己的智慧應該不會犯錯,而將煩惱的起因怪罪於別人。這樣反倒失去了,開悟智慧、解脫煩惱的機會。」
C君:「可否請老師詳細地說明智慧通達的意思,以及如何才能做到?」
老師:「好!其實,智慧通達所涵括的面非常廣泛,它包含我們處世的人生觀、價值觀,以及社會所共同認定的道德、品德觀念,甚至於生老病死的真相..............等,簡而言之,舉凡生活環境與生命活動的一切現象和變異,都能明白、了然於心,
智慧就通達了。智慧通達時,任何事情在你心中,都有一個清楚的答案。無論天災地變、病痛美醜或挫折衝突等各種人生際遇,都因為胸有成竹,便能平靜祥和的面對,並逐一給予解決。」
「至於如何才能智慧通達?這並非三言兩語所能說盡,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,那就是每個人的本性中,都具有與聖人同等的智慧。只要能破除潛在的成見和執著,便有機會啟發內心的智慧,而通達於萬物、萬象,活得清楚明白,無論生活於世間或往生於法界,也都能夠安心自在。
C君:「我嘗試過要破除內心的執著,可是,似乎不太容易。」
老師:「是的,執著和無明是長期累積的潛在訊息,一時之間要破除的確不容易,尤其每個人又各有不同的盲點,有時候,還得藉助他人的經驗才能突破,你已有多年的禪修基礎,相信一般的無明執著,應該已經獲得改善,而較為深層的習性,光憑靜坐唸佛是不夠的,你不妨試著打坐時,放鬆身心觀想明點,盡量做好攝心捨念的功夫,暫不做任何的參悟與思考,以使自己的妄念徹底平息,意識處於幾近於空的狀態,才能消彌內心深層的不良訊息,使自己能夠更客觀地看待事物。
「下坐時,將可感受到初誕生般的清新和法喜,此時,暫不急於從事其他的工作,只需平靜的回想煩惱、挫折的發生過程,並參究其緣由。清新的智慧將使你從更寬廣的角度,深入地明瞭事情的真相,而免除作繭自縛的煩惱與執著。你將會發現有些事情,其實稍加處理即可解決,有些瑣事則隨緣來去,錯了就懺悔改進,好的就感恩佈施,沒什麼值得掛心。也許我們在煩惱堆裡鑽久了,反而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,才使得心境、環境糾葛不清,如果弄清楚了,生活中的心境變寬大,享有禪定的清淨與喜悅,便指日可待!」※

 

解決煩惱事,遠離煩惱心

生活常歡喜,生命更豐盈。

 

 
 
 
 



回top

心靈瑜珈學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