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義篇 一   講義篇 二   講義篇 三

本篇講義內容轉載自心靈瑜珈教材第 32 輯

緣 心 相 隨


心想事成、善緣不斷是很多人嚮往的人生,但是卻很少人注意,外在的「善緣」和內在的「心想」是互動的,外緣和內心的互動不曾止息地交織在我們的人生際遇中,並扮演極重要的角色,瞭解緣和心的互動狀態,可幫助我們達成心想事成、善緣不斷的如意人生。
人很有可能一輩子都不清楚自己被什麼東西影響,或你正在影響什麼?日復一日的忙碌,使我們忽略了外緣與內心的互動關係,以致於,我們如何獲得成功、又為何慘遭挫敗?因何熱戀、又為何離婚?都搞不清楚;甚至於將來怎會淪落到閻王殿也不明白,這樣不是活得很糊塗嗎?
緣和心的互動簡單的說,就是人在思考的時候,代表他的心動了,心動以後緣就開始跟著變動;另一種現象是外在的緣先變動,內在的心才跟著變動。
比方說,過去的民調顯示,台灣人並不想接受一國兩制,不過,據說現在的接受率有稍微提高一點,為什麼?因為大環境的緣在改變,民眾的心也就跟著改變,哪天中國做出一些不友善的舉動,一國兩制的接受率馬上又會掉到谷底。
緣跟心感覺上有點抽象,其實並不難瞭解,外緣和心念都是一種意識層面的名相,既然是名相,便可以經由觀察解讀它的內涵。
好比有人大罵:「陳先生是渾蛋。」
這下子好像所有的陳先生都被罵成渾蛋了,對不對?
但是,某位陳先生也許會說:「我才不是渾蛋,他罵的是另一位陳先生。」
也就是說,「陳先生」只是一個名詞,他可以代表你,也可以代表別人。
同一件事情〈外緣〉,它可以有不同的認知,所詮釋的內涵也就不一樣,正面的認知會得到正面的答案,負面的認知會得到負面的答案。
思想和心地是一種意識的名相,也會因認知而有不同的詮釋。我們常以思想或心地來評價一個人的好壞,其實,這是滿難拿捏的。

★ 我們的心每天都在變動,昨天還好好的,今天就變了樣,我們無法確保昨天或今天的心,能和明天、明年的心完全一樣。這也意味著世間沒有永遠的好人,也沒有永遠的壞人。

還好,心念是有延續性的,我們可以從不同階段的思維與應對來評估未來的發展。

企業家的童年

我們常聽到一些成功的企業家在回顧童年時,多半會談起小時候家裡很窮,但是他想出人頭地,所以非常的努力打拼,最後終於因緣具足完成理想。這就是心緣互動的標準典型,他從小腦袋都在想出人頭地,因此,他會敏銳的注意每一個成功的機會,心念讓他發現機緣,機緣成就他的心願。
好比說有人為環境所迫,一心想做生意賺錢補貼家用,於是從小學開始就必須尋找賺錢的門道,而創造了賣冰棒賺錢的機緣,一般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大概還不會想到去賣冰棒吧!
到了高中、大學環境因緣不同,他的腦袋又開始誕生另一個心念:我不只要賺錢,還要賺很多錢來改善家庭生活。於是他的賺錢機緣就不斷的被創造出來。當然,並非每個機緣都會成功,他也可能遭遇失敗,但是從這些過程中,我們可以很明確地發現﹁緣隨心生﹂的道理。
也許有人會說:「我是不小心才來修行的,這和緣隨心生沒什麼關係吧!」
從表面上看你是不小心才來的,但是在你的內心裡,早已接受了修行的心念,否則,即便機緣來了,還是會被推拒掉。這是先有修行的機緣,再產生修行的心念,因為緣心是互動的,「心可以生緣、緣也可以生心」。
剛才舉從小就想賺錢的例子,那是「心生緣」;不經意來修行則是「緣生心」,所謂緣生心就是機緣先出現,你接觸以後,覺得還不錯,便很自然地產生了接受的心。
從這裡我們可以得知,為什麼寺廟裡要有莊嚴的佛像及莊嚴的佛堂,就是希望環境的善緣能帶給參訪者好的心境,在莊嚴的環境當中,比較容易升起歡喜、莊嚴的心。
就像出家人為什麼要講求威儀相,古印度的僧團,他們基於一種善緣、形象,而規定所有出家僧要遵守一定的儀軌、穿一定的服裝,讓旁人看來覺得整潔有紀律,走起路來溫文儒雅,談起話來禮貌周到、態度溫和,與一般未修行之民眾截然不同。
這樣的感覺讓人心生景仰,於是會想:出家人都這麼好!我也很想出家。這就是緣生心,心生緣,緣心相隨的現象。
怎樣的心結怎樣的緣,怎樣的緣相應怎樣的心,所以,什麼樣的老婆嫁什麼樣的老公,什麼樣的老公娶什麼樣的老婆,都有一定的道理,不必太怨嘆!
有一首台語歌這麼唱:「你都滿面春風,我都在淋雨!」我聽過很多人這樣在怨嘆:我的因緣為何這麼差?別人都遇得到好伴侶,而我遇的盡是一些壞蛋!會這樣哀聲怨嘆是代表你並不認識生命。

一杯茶的感動

★ 有時候,負面的機緣是因為我們先有負面的心念,我們不曾察覺的負面心念,一而再、再而三地為我們牽動出負面的緣,當然會經常遇到颱風天。要擁有良善的機緣就要先發出良善的心念,然後才能擁有良善的回饋。

最近我到附近一家銀行去存款,銀行裡的警衛先生立刻端上一杯茶說:「先生請用茶。」我真是受寵若驚,那家銀行我去過很多次了,第一次遇上這麼好的服務,我看了他一下很高興的跟他說聲謝謝,即使看起來像例行公事,也感到蠻歡喜的。
又有一次我到戶政事務所去辦戶籍謄本,服務人員也遞給我一杯茶,但是那杯茶可讓我懷念了好幾天,事後還不斷的說給別人聽。為什麼呢?因為我覺得那位志工真的很熱誠、很有心。
你看,真心的感染力有多大!戶政事務所志工把這件事當作是一種奉獻,甚至於是一種他為別人服務的機會,所以喝起他端來的茶心情特別好。就為了那杯茶,改變了我對戶政事務所的評價。一杯茶的善緣,便能左右一個人的觀感。
日本有個電視節目叫做「搶救貧窮大作戰」,這個節目會安排一些相關行業的成功者,來指導那些在工作上失敗的人尋找原因,每一位成功的經營者幾乎都講過同一句話:「你對這一份料理要有愛心、有心才能做得好,你不只是在做料理,你必須用你的心來做料理。」
生意不好去求助的人並非都缺乏經驗,有些甚至有一、二十年的工作經驗了,其中有一例,是一位具有二幾十年廚師經驗的餐廳老闆,他叫老婆跟製作單位介紹的專家學,自己不願意去!他的意思是:
「我好歹也經驗這麼豐富了,哪裡需要學!這家店生意失敗是老婆沒做好,不是我的問題。」
經過幾日的深入接觸以後,這位廚師才發覺人家會成功是真的有一套,只會作自己拿手菜是不夠的,從進貨的精挑細選到門面的配置、整潔,工作人員的精神和微笑,都有極專業的要求,還投入很多的心思去了解客戶的需求,並滿足他們的口味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顯然這不只是運氣好而已,成敗關鍵就在這裡,而非只相信自己的烹飪手藝。

★ 每一個人關起門來都覺得自己很厲害,事實上自己所拿手的部分,只是成功所需條件的一小環節而已,還有更多重要的關鍵需要學習,想要成功的人必須先領悟這一點。

後來我們發現,這個節目裡所談到成功的要訣,就是在工作上的每一個細節,都必須真正用心,你用心在這方面,這方面就容易成功,用心在另一方面,那方面就會成功。沒有用心的人則注定要失敗,這是無庸置疑的。
有些人用心談戀愛,他的戀愛就容易成功,但事業可能就沒什麼進展;而有的人用心在事業,他的事業也許真的成功了,可是婚姻就沒那麼圓滿。
有時候,我會特別跟同修要求準時的觀念,其實有些狀況並不差那幾分鐘,但是遲到要是變成為慣性,那影響的就不是一件事,而是一連串的善緣,這就是「緣由心生,心隨緣轉。」的具體呈現。

★ 遲到也許不常礙事,但延誤、拖拉的慣性,卻可能使你在每一個領域都會遭遇困難,因為你對身邊的事情不夠用心或不夠重視。

心在哪裡緣就在哪裡,不改正那種流於形式、漫不經心的做事習慣,到最後就會像「搶救貧窮」節目所演的一樣,一天工作二十個小時,累得半死,就是做不出什麼名堂來。

疏忽的關鍵

當然你也可能像那位廚師老闆,他何嘗不重視自己的事業,他也希望生意能更好,重點是他的心沒有發出來。
因為對自己的手藝太自信了,認為憑著自己二十年的高超廚藝,應能吸引很多客戶的光臨,因此,在客戶的應對、店面的佈置、進貨以及員工的管理上,他就顯得不夠用心去觀察和改進,當你自以為是而用心不足時,善緣便開始離去不屬於你了。
修行也是這樣,很多人平時還算精進用功,反而在關鍵點上,因為太自信而用心不深。腦袋裡想的可能是:
「我今天打坐的姿勢好不好、正不正確,別人坐二十分鐘我要坐三十分鐘,我一定比他精進!」多這十分鐘並非關鍵,對於你而言沒太大意義。
做生意也是如此,看別人的營業額達到一千萬,所以我一定要做到兩千萬,跟你較量一下。這兩千萬很可能變得毫無意義!因為人家的一千萬可以賺三百萬,你辛苦突破兩千萬的業績,卻可能要虧損兩百萬。
有些觀念必須徹底檢視並加以調整,剛才那位經營餐廳到要垮掉的例子,如果他沒有從根本的觀念改變,即使下次有機會再開一家餐廳,還是會失敗,因為錯誤的習性依舊在。
這就是我們常講的「轉性才能離苦」;根本處〈習性〉沒轉,苦就不會離開,轉性離苦當然要了解心跟緣的關係,才會心甘情願的在重點處用心。

★ 釋迦牟尼佛講過有「世智辯聰」的人很難修行,意思是一個人太聰明了,反而沒辦法好好修行,因為他聰明到有太多的主觀,和自以為是的盲點,以致於無法深入的用心修行!

你想在哪方面成功都沒有關係,重要的是那一份心要用得恰到好處,關鍵性的善緣才會出現。這是每個人在面對問題時,都必須注意的。
如果你想成佛,那麼你的心就要用在成佛的相關處;如果你希望工作有所成就,你就得在工作的重點處用心;想要有個好婚姻,就要用心經營婚姻的每個細節。
自以為是固然不好,但也不要輕易否定自己,不要以為事業已經很糟、婚姻已經沒救、修行也注定不會成功,所以我不必再用心了,這是大錯特錯的觀念。

★ 人生隨時都可以是新的開始,只要你願意修正過去的錯誤,那今天的用心就會是明天的善緣,明天的善緣,就是你未來成就的機會。

明天的善緣

不要太早認定自己是失敗的,就算你今天身上沒有半毛錢了,還是可以從明天開始,一塊錢、兩塊錢,一百塊、一萬塊,逐步達到你想要過的理想生活。
婚姻也一樣,就算已經決定明天要去辦理離婚手續了,還是可以在今晚改變,今晚的改變就是明天的善緣,一、兩年後仍然有機會是一段很好的姻緣。
過去修行的好不好不要緊,從今天開始,我們把持正確的心念,一心向著本性修行,且盡快做好每一件該做、能做的事情,不要拖拖拉拉,如此外修功德、內修心境,便是一種有效的精進修行。
禪宗有一句話說「活在當下」,此時此刻就叫做「當下」,現在正在吃飯,就吃的很歡喜,好好享受這一刻,不要一面吃飯,一面又想起小時候沒飯吃多可憐,或某家飯館的菜多棒,我看這碗飯鐵定食不知味。

★ 人可以活在當下是一種幸福、也是一種享受,如果你可以活在每一個當下,那麼你的每一個未來就是幸福;心念稍微轉彎一下,就可以帶來不同的善緣。

除非你想失去這世界一切的美好和幸福,否則,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徹底觀察,讓心境稍微轉一下,把心拉回來用心地活在當下,心牽動緣,緣牽動心,把緣心相隨的理弄清楚,用在世間法可以成功,用在修行也一樣可以成就。

 

 

 
心靈瑜珈學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