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大疑情內容轉載自心靈瑜珈教材第 1 輯
問:修行是否一定要閱讀經典?
老師:
佛典上有許多佛陀開示的智慧,經論中也有許多聖者的啟示,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心靈資糧,值得我們去探討和學習。但是因時空的變遷及個人領悟能力的不同,很容易依文解義而造成誤解,不同的師父或不同的閱讀者,對於同一段經文,就可能有不同的體會或見解。
比方說六祖惠能大師曾開示:「心平何勞持戒?」,有人解釋為,只要心裡平靜就好,又何必要持戒呢?這誤解可大了,依文解義很容易造成上述的錯誤,若因此而誤導修行的正知見,就令人遺憾了!
佛陀說法或禪師開示,因眾生根器利鈍不同而方便應機說法,所以閱讀經典,固然是啟發智慧很好的方法,惟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程度的經典,並以客觀的心境來體會它,不明白處亦應請示善知識,才能獲得正確的法益。
問:子時跟午時不適合打坐,是否確實?
老師:子、午時能不能打坐,因修行法門不同而見仁見智。有些仙家法門,在納天地靈氣時,還特別挑在子時或午時來打坐以養心神。但是有些氣功法或密宗的靜坐法,就不主張子、午時打坐。
多年來從輔導同修禪坐的經驗中,發現有些人子、午時禪坐,反而容易進入禪定境界,可見打坐效果的好壞,時間不是主要的問題。
如果為求靜心而禪坐,子時或午時打坐並無不妥。除非是修練某些特殊的功法,或指導的師父有特別交代,否則任何時間打坐都是恰當的,只要你靜坐的方法正確、身心放鬆、心無所求,則任何時間都適合於打坐。
問:何謂止觀?
老師:「止觀」法門相關的論述甚多,其中以隋朝智者大師所提倡的「六妙門法」最為簡便。其對於止息妄念和智慧開悟有很大的幫助,因此,近年來很多不同宗派的法師和修行人也都甚為推崇。
簡單地說,「止」就是止息妄念,也就是經由調整呼吸,進而觀察與體驗氣息之變化,或將心念繫於定點,以達到制心一處,攝心不亂的功夫,「觀」則是妄念平息後所產生的清明心識,來觀察體驗萬物萬象變易與不變易的本質,以悟得生命的實相智慧,因此,修「止」法以定心,修「觀」法以生慧,兩者相輔相成,定慧等持,若能真心實修,成就指日可待。
「止觀法門」不僅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,更是忙碌的現代人所必需具備,能解除生活壓力和淨化心靈的良方。
解決煩惱事,遠離煩惱心,
生活常歡喜,生命更豐盈。
回top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