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疑情一   大疑情二    大疑情三  
 

本篇大疑情內容轉載自心靈瑜珈教材第 2 輯 

問:唸經持咒是否一定要迴向?

老師: 唸經持咒是很好的修行法門,許多人相信唸經持咒有功德,並希望將此功德迴向給自己的親友或所有的眾生,當然,虔誠而用心的唸經或持咒確實可從經典得到智慧,也有助於心神安定,至於是否有功德,或功德有多大,可就各自不同了。達摩祖師說過:「唸經、持咒、建塔、蓋廟了無功德。」雖然這是相對於見證本性的無相功德而言,卻值得我們深思。
通常,藉由唸經持咒幫助我們一心不亂、心靈安詳,其效果就已經達到了!因此唸經持咒是否應該迴向,可依個人當時的心境決定,若要迴向亦需以真誠關懷的心為之。
唸經持咒不代表一定會有很大的功德,切莫因此產生我慢心,反而應檢視我們的修行是否達到攝心禪定,開啟心靈智慧的狀態,這心靈智慧的開啟才是最大的功德。此時最合適做迴向了!
若只是隨口唸唸、遊戲持誦,實無功德可言,迴向又有何用呢?唸經持咒與迴向是兩回事,當我們達到最好的狀態時,再以此清淨的訊息祝福他人,這是最好的迴向,也是自我心境的提升與修行。

 

問:自性皈依佛、法、僧的意義是什麼?

老師:皈依佛、法、僧三寶就佛教徒而言,有象徵性與實質性的意義,所謂象徵性的意義,代表你這個人已開始修佛,開始入門,也就是說皈依三寶後你就是正式的佛教徒。這個觀念普遍為佛教界所接受。實質的意義,是從皈依三寶開始,依循佛、法、僧三個大方向,依法實修成佛之道。不過大部分的佛教徒,都較傾向於象徵性的意義。好像是我皈依三寶後,就是佛弟子了,可以獲得佛菩薩的庇佑,和皈依三寶的功德!
「自性皈依」是六祖慧能大師所提倡,心靈瑜珈也採取自性皈依的方式。其主要的目的是讓我們實質達到皈依的目的。所謂的皈依,就是依止、歸併的意思,依止什麼呢?依止自性佛、自性法、自性僧。
「自性佛」就是眾生本自具足的覺性。所以佛者覺也,皈依自性佛就是皈依自己內在的覺性,讓我們這一生就覺悟心靈的智慧。皈依「自性法」,法者正也。以自性的圓滿為目標,修正偏差的思想與行為。自性法引領我們朝向生命圓滿的狀態。「自性僧」,「僧」,我們通常解釋為清淨的出家人,「自性僧」代表我們本性的絕對清淨狀態。皈依自性僧就是皈依我們本性裡最清淨、光明的心境。
自性皈依有上述三種含意,依此意義去實踐才是自性皈依。也就是從自性皈依那天開始,以這樣的目標做為我們生活與修行的依歸,一心實踐到底,在這一世裡悟證本性、解脫自在。

 


解決煩惱事,遠離煩惱心

生活常歡喜,生命更豐盈。

回top

 
 
 
 


心靈瑜珈學園